喜报!上海院杨为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11月18日,中国工程院公布第15次院士增选和第14次外籍院士增选名单,共选举产生84位院士和20位外籍院士。

上海院杨为民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杨为民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长,绿色化工与工业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  任。

       从事石油化工的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在石油化工绿色生产、原料多元化、节能降耗新技术开发方面开展了创新性工作,研究成果在海内外52家企业实现应用,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化工绿色化、低碳化技术创新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面向催化材料国际前沿,创制了全新拓扑结构分子筛SCM-14、SCM-15,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IZA)授予的结构代码SOR和SOV,实现我国企业在新结构分子筛创制领域零的突破。

       研究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1项及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6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中国石化重大项目等,获“全国创新争先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侯德榜化工科学技术成就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及“中国石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和管理专家”等奖励或荣誉。

打破国外垄断 助力“绿色化工”

       针对乙苯绿色生产关键技术难题,杨为民带领团队选择创制分子筛催化剂作为突破口,通过5年的技术攻关,实现了技术突破。所开发的催化剂成功替代了进口催化剂,性能超过国外公司水平。

       以此为基础,经过3年的协力攻关,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气相法乙苯绿色生产成套技术。同时,突破分子筛催化剂制备技术,在国际上率先开发出以生物乙醇为原料的乙苯技术并实现工业化,推动了石油化工与生物化工的结合。上述成果获得2011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2年中国专利金奖。

节能减排 优化资源利用

       针对炼化副产高效利用技术,杨为民带领团队在资源高效增值利用和节能降耗新技术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工作。

       我国炼厂每年产生超过上千万吨的稀乙烯副产,稀乙烯是一类低品位乙烯,独立炼厂通常用作低值燃料,未得到高效利用。通过10余年的持续创新,在高性能耐杂质催化材料及反应工艺、高效节能低耗预处理及分离、装备大型化工程技术等关键难题上相继取得突破,成功开发出国际领先的稀乙烯增值转化制乙苯高效催化剂及成套工艺技术,在26家企业应用,成为我国独立炼厂稀乙烯高效利用主体技术。该技术获得201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原始创新 创制新结构分子筛

       分子筛材料的发明与应用往往会带来石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杨为民带领团队自2013年起,开展新结构分子筛创制的探索研究,利用材料基因工程方法,结合先进的高通量分子筛合成与表征系统,实现了分子筛材料的高效合成与筛选。

       通过两万余次的试验,创制出30余个以中国石化命名的SCM系列新型分子筛。其中具有全新拓扑结构分子筛SCM-14(SINOPEC Composite Material 14)和SCM-15,分别获得国际分子筛协会(IZA)授予的结构代码SOR和SOV。中国石化成为我国首个获得分子筛结构代码的企业。

信息来源: 
2021-11-18